隈研吾从《阴翳礼赞》中获得对美的重要启发,直言:“《阴翳礼赞》是我的教科书。”。他认为谷崎润一郎用非常简洁的方式总结了日本建筑的精髓,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光的水平层次感,这也是隈研吾在他建筑中一直追求的。日本的空间,光线并非从头顶照射,而是从侧面照射,随后逐渐变得越来越暗淡。
阴翳礼赞这四个字对于大家来说可能一头雾水,所以在此先解释。阴翳是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了树荫,象征着幽暗、含蓄和模糊的美感;礼赞则是带着崇高的敬意去称赞。因此,阴翳礼赞表达了作者的理念,也是奠定日本美学的基础。对于那些幽暗、含蓄或暧昧之美,都应该被赞美。接下来这一段诠释了本书的精髓。
“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夜明珠置于暗处方能放出光彩,宝石曝露于阳光之下则失去魅力,离开阴翳的作用,也就没有美。”. 阴翳是对光的驯服,驱除色彩的侵略感和掠夺性,这种明暗晃动交替的阴影,给人的心理感觉,远比明亮世界更能引起遐想。” [3]
作者是日本文豪谷崎润一郎,曾先后七次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并于昭和三十九年被選為日本人首位全美藝術院美國文學藝術學院名譽會員。被誉为唯美派文学作家的他认为艺术的本质美,“艺术第一,生活第二” ,善于利用典雅和精美的文字塑造人物与景致。他曾三度翻译《源氏物语》,代表作有小说《刺青》、《春琴抄》、《细雪》。
《阴翳礼赞》已成为现代日本设计美学界的必读圣经。喜欢这书,因为它奠定了现代日本设计美学,发扬着日本独特的传统美学。字裡行間洋溢著別致之美, 值得反復玩味,让读者阅读的当儿欲罢不能,阅读当下仿佛唤起了我人生中过往的一些记忆。本书不是一本严肃或充满对美学体系论辩的书籍,比较像一个有过历练的生活家利用敏锐的观察、深刻的反思与你侃侃而谈。言语中表面上是对生活的琐碎力求品质,字里行间却充满了人文的唯美与細膩。
作者在书里感怀传统设计的合理之处,每个美学特质的背后都会有自身的道理与意义,洞悉了日本人在建筑、文学、性情、官能与文化领域的美。《阴翳礼赞》只是书里的其中一个章节,其他包括《懒惰之说》、《恋爱及色情》、《厌客》、《旅行杂话》、《厕所种种》等,每个章节贯穿日本文化与历史背景。
这书籍影响了许多日本艺术与设计大师,其中包括无印良品设计总监原研哉(Kenya Hara)、MUJI主设计师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建筑与工业设计师黑川雅之(Masayuki Kurokawa)。安藤忠雄是日本乃至于世界各地家喻户晓的建筑师,阴影成了他作品里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可见书里的阴翳之美滋养着他个人的建筑设计精神与理念。安藤忠雄曾说:“不是继承形体,而是继承眼睛看不到的精神,通过这些,将属于地域的、个人的特殊性、具体性的东西继承下来”。
个人最喜欢的建筑师之一是隈研吾,电影《志明与春娇》出现的长城脚下的“竹屋”是他的作品。隈研吾从《阴翳礼赞》中获得对美的重要启发,直言:“《阴翳礼赞》是我的教科书。”。他认为谷崎润一郎用非常简洁的方式总结了日本建筑的精髓,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光的水平层次感,这也是隈研吾在他建筑中一直追求的。日本的空间,光线并非从头顶照射,而是从侧面照射,随后逐渐变得越来越暗淡。[1]
“透过纸张进来,纸门微弱的反光,不仅没有利器驱散闭浓浓密的黑暗,反而不断地被黑暗弹了回来,室内是什么样的空间呢?是个明暗难分的迷蒙世界,各位进入这样的和室时,会不会感到满是荡漾的光线与众不同,感到那光线格外珍贵庄重,会不会对悠久产生一种畏惧,担心在这样的房间里面忘却时光,不知不觉中岁月流逝,出来时已白发苍苍。”这是作者在书里对于日本建筑光线所写下的精美文字。[2]
本书里有个有趣的章节述说了如厕的体验甚是有趣,作者认为古代厕所与正厅和卧房都保持着较长的距离。厕所应该是幽暗的,这样才不会看到自己的排泄物。厕所是品味四季变化和万物情趣的最理想的去处,适合于虫鸣、鸟声,也适合于月夜。“寺中绿荫深幽,绿叶的芬芳与青苔的气味迎面飘扬,虽说必须穿过走廊才能到达,但蹲在这个幽暗的光线之中,沐浴在纸窗的微弱反射光下,不管是冥想成思,亦或眺望窗外庭院的景色,那种心情是难以言喻。”
作者认为西方人富于进取,因为总是期盼更好的状态,才有了电灯的发明,追求光芒并苦心孤诣驱除些微的阴暗;东方人常在已有的境遇中寻求满足,有甘于现状之风气,虽然感到不平却还是会沉潜在黑暗之中发现自我之美。[3] 这就是东西方在气质文化上的不同。
西方人多喜欢用银钢铁镍制品研磨的晶晶亮亮;日本人喜欢的是,表面的光泽已经消失,古色古香,被氧化发黑的银器。[2]书里也提到若下女将好不容易生了锈的银器磨得光闪,将因不解雅趣之由遭到主人的责骂。与钻石或其他宝石相比,玉石没那么闪烁。玉石则内含奇妙的微微灼光,仿佛将几百年的古老空气凝结为一。玉石那醇厚的光芒,只有东方人懂得欣赏。[2]
说到饮食,无法不提到日本人常用的蒔繪漆器。在等候漆器乾燥的時候撒上金粉或銀粉,才有了蒔繪漆器的诞生。书里的文字完美呈现了感官之美,仿佛阅读的当下,食物的色泽气味历历在目。蒔繪漆器表面的色泽看起来明显地黯淡而深沉,上面的金粉或银粉因为烛光会不时变幻闪烁。使用漆器能在黑暗的空间里唤起人的冥想,碗里的白饭也会显得格外圆润与晶莹剔透。人固然不能分辨碗底的幽暗里有些什么,但手里能感觉出汤汁缓缓摇动,不断腾出的水气在汤汁还未送到唇前已经朦胧预感到了香味。
作者的名气引来了许多访客,因此作者有了化身为一只猫的想法。遇到访客可以像猫一样慵懒地摇着尾巴,惹人喜爱又不失礼貌的拒绝他们。由于需要专注写作,仰慕者的来访成为了他的负担,因此越到晚年,作者从不作毫无意义的应酬。提到旅行,作者也提倡以慢为主,这样才可以不会错失美好的风景,因此作者偏好搭传统的火车旅行。
本书是谷崎润一郎的美学随笔集,本书是谷崎润一郎的美学随笔集,此书也道出了东西方文化尤其在审美和设计观念上的差别的认识,也反复提到的在“暗”的物理和文化环境下的审美。这本写于1933年的书,在今天翻阅不会过时,算是跨时代的美学经典。
参考资料: [1] 隈研吾:渴望建筑消失的建筑师 http://www.time-weekly.com/wap-article/22174
[2] 梁文道:19世纪西方人形容北京等城为大粪场 http://www.sjfx.com/cache/books/209/bkview-209352-651377.htm
[3] 悦读|《阴翳礼赞》读出不一样的美!https://www.sohu.com/a/357942055_283416
本期书评人 | 黄值众 (现为建筑教育工作者与<明日创想>创始人)
_
声明:此文章为读后感,参考及引用了书里的内容和多方资料,也结合了作者个人观点。此书仅为作者个人推荐,并无商业合作关系,主要以推广阅读为主。想获取更多有关空间美学,文学叙事和建筑资讯,欢迎追踪我们 Facebook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