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香凝(策展单位KIDDOZ PLACE联合创办人)
Kiddoz Place每一年都会以不同的方式跟孩子们探讨珍爱这片土地的方式,让国庆日、马来西亚日不只是作为假期的存在。于是,今年我们想从纸皮城市开始来让小孩及群众认识我们的建筑物。
纸皮无所不在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尤其过去两年疫情蔓延期间,网购、订餐的数目与日俱增,几乎每户人家都有过量的纸皮。除了环保回收,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多做一点?我们决定赋予纸皮第二次生命,用纸皮砌成吉隆坡城市的面貌。于是我们发动召集44位孩子和一组建筑系背景的导师们,用全纸皮搭建一个呈现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面貌的城市。以环保、再生、永续的方式,重新认识这座属于大家的城市。
参与的孩子与导师合力打造做出15座城中地标与建筑,包括早在1888年建竣的中央艺术坊到预料2023年落成的PNB 118摩天大楼;孩子们更会个别认领一块土地,把对于未来城市的想象与规划,以纸皮住宅、商店、公园、大楼等等,散布在城里的每个角落。
|你的垃圾,我的宝藏|
One man trash is another man's treasure
为了实践【纸皮城市】全纸皮的景观,我们开始向身边的朋友、邻居、商家讨纸皮。只要在街边在环保桶旁甚至垃圾桶旁看到不错的纸皮,就会双眼发亮!
我们捡起了别人不要的“垃圾“,却如获至宝的嘴角上扬,心情愉悦。接着,开始陷入每天清理纸皮的贴纸和胶纸的日子,就是为了纸皮城市结束之后,这些用过的纸皮可以完整的被回收。孩子们也逐渐习惯,再创作之前先清理干净,以后方便再循环。同时亦开始省思,因为我们的欲望和需求,到底为这片土地增加了多少不能回收的垃圾。
|培养下一代的历史归属感|
老建筑和现代高楼的特色在哪?戏院百货商店老行业为何没落?
很多这些“历史知识”,不一定背得起来。但是,“历史归属感”却很重要,它应该要是我们生活的一部份,如果没有过去的“历史”,就不会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吉隆坡市区。
接着,我们将一张又一张的纸皮开始分发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用纸皮打造这些建筑。对于这座城市,他们开始拥抱过去,并对这座城市的未来产生更多的想象。
以纸皮搭建的城市共由9个区域组成,经由一条由辉煌条纹颜色设计的“体验之路“把所有板块连接起来,就会看到吉隆坡这百多年间的演变。例如地标性的建筑:占美清真寺,大钟楼、默迪卡体育场、、中央艺术坊、维多利亚学院、已拆除的拉萨敏申组屋、国油双峰塔、吉隆坡塔,到最新的默迪卡118、敦拉萨国际贸易中心(TRX)等等。
|让儿童培养建筑学及规划学的兴趣|
通过打造纸皮城市,孩子们学习基本的建筑知识到空间构成;了解基础的城市社区和居民需求规划设计;学习看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再如何从设计点子做出建筑模型。
孩子们在纸皮城市认领的土地上,和老师进行讨论与规划。过程中引发了很多思考:可以建些什么?会否影响左邻右舍?是否能有更多绿地?如何建造动物友好型的社区?甚至规划墓地的构思也成型了。
发展规划不应只沦为成人伤脑筋的工作,相反的,作为国家未来栋梁的儿童,也可从小就激起这一份热诚与梦想,让孩子和土地有更深的连结。就像孩子们说的:“原来我们也可以规划城市的设施。”
|透过创作了解我们的城市及社会|
纸皮城市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于9月16日一连三天,配合文创商场GMBB “Let’s Sustain MalaysiaKu “的大马日活动展出。展出的同时,也让公众参与创作,用纸皮搭建,为纸皮城市增加新建筑。因为,城市是属于大家的,它需要你我的力量来变得更宜居。
很多来看展的公众非常意外的说:“第一次来看展也能参与创作,更可以为展览贡献自己的点子和作品,非常喜欢。“ 也有的公众开始询问是否会有第二场的工坊和不同形式的纸皮城市展览,大家都认为这是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很重要一环,更迫不及待想和孩子再次参与。
城市很大,我们却可以从“小“做起,就从一张纸皮开始,慢慢地把大家“带回“这座城市,建立归属感;通过搭造出来的纸上吉隆坡城市建筑,让我们多理解各种文化,以及马来西亚人的灵活变通和包容性,大家一起和谐共处。
*本文首发星洲日报官网,点击此处跳转页面
作者 | 陈香凝
策展单位KIDDOZ PLACE联合创办人
声明: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草稿立场。此文章为作者原创作品,内容版权为草稿和作者所有,未经草稿授权,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否则即为侵权。想获取更多有关空间美学,文学叙事和建筑资讯,欢迎追踪我们 Facebook 专页
Comments